本
文
摘
要
作者:瞿冬生
“碧天芳草——李叔同師友翰墨展”在溫州衍園美術館開幕以來,絡繹不絕的參觀者,無不感念百年前駐錫溫州12載的弘一法師——
問君此去幾時來
初春江南,鶯飛草長。
“長亭外,古道邊,芳草碧連天……”3月14日晚上,這首耳熟能詳的歌曲在秀美的塘河邊響起。正在溫州衍園美術館《李叔同師友翰墨展》現場舉行的“弘一法師駐錫溫州百年紀念音樂鑒賞會”,給人們帶來了不同尋常的視覺激蕩——書畫中深邃的意境在音樂中找到共鳴,歌曲里蘊藏的情愫在書畫中得到詮釋。
年底年外的溫州,紀念弘一法師駐錫一百周年的相關活動,接踵而至:
2020年12月27日,“碧天芳草——李叔同與溫州”和“碧天芳草——護生畫集特展”專題展覽在溫博開幕。
2021年1月26日,“碧天芳草——李叔同師友翰墨展”在溫州衍園美術館開幕。
……
曠世情緣 百年《送別》
祖籍浙江平湖的弘一法師,俗家姓李,名文濤,字叔同。出家后,法名演音,號弘一,1880年生于天津。他是中國少有的曠世奇才,擅書法、工詩詞、 通丹青、達音律、精金石、擅演藝,最早將西方油畫、鋼琴、話劇等引入國內。
1918年在杭州虎跑寺削發為僧,苦志修行。1921年起駐錫溫州長達12年之久。1942年在福建泉州圓寂,世壽六旬晉三,被尊為一代高僧。
溫州地處浙南一隅,東海之濱。當時交通閉塞,通聯不便,弘一法師緣何青睞溫州?
2月23日上午,面對一幅幅泛黃的書畫,衍園美術館館長沈國林若有所思,娓娓介紹:“弘一法師出家后,在杭州熟人太多,經常有人造訪,難以靜下心來批閱《四分律》。法師俗家同學、溫州瑞安人林同莊向他薦言‘永嘉山水清華,氣候溫適?!?,溫州人吳璧華、周孟由出面延請弘一法師到溫州清修。弘一法師到溫州后,就住在當時大南門外的慶福寺。他在溫州十二年,多由周孟由、周群錚倆兄弟供養,關系十分親近?!薄昂胍环◣煙o論是出家前,還是出家后,都與我們溫州人有不解之緣?!?/p>
弘一贈周孟由“千古·三人”七言聯
佛家講究一個緣字,緣字里面必有故事。然而,弘一法師來溫旨在避世俗之擾,修清涼之心,自然不事張揚,因而有關他在溫州的許多情況至今鮮為人知。
弘一法師1921年農歷三月初五日致毛子青的書信中說:“音以杭地多故舊酬酢,將偕道侶程、吳二居士之溫,覓清凈蘭若,息心辦道?!睋iT研究弘一法師的金星博士最新考證,弘一法師是1921年4月30日從上海搭乘海晏號出發,兩天后才到溫州的。
據《覺有情》第五卷(1944年)刊發的《慶福戒香記》《恩師弘一音公駐錫永嘉略記》以及《弘一大德在溫州》(陳祖經寫于1963年8月)等文稿記載,弘一法師駐錫的慶福寺,俗稱“城下寮”,建于清嘉靖年間,背依積谷山麓,面繞城河,曲徑通幽。弘一法師對此頗為滿意,閉關之際相約同寮:“余初始出家。未有所解。急宜息諸緣務。先辦己躬下事。為約三章。敬告同人。一凡有舊友新識來訪問者。暫緩接見。一凡以寫字作文相屬者。暫緩動筆。一凡以介紹請托及諸事相屬者。暫緩承應。惟冀同人共相體察。失禮之罪。希鑒亮焉。釋弘一謹白?!?/p>
原溫州慶福寺匾額拓片
96.5×240cm 1932年
清修期間,弘一法師確實極少會客。當時溫州最高長官甌海道尹林鹍翔來了三四次,法師均推病不見。1922年春,甌海道尹張宗祥不帶隨從,只身前來拜訪,弘一法師也予以婉拒,還慨嘆道,吾既脫俗,哪有閑工夫再事交際乎。凡遇俗家來信,也托人于信封后批注:“該人業已他往”,原封退還。有人不解,法師回答:“既經出家,便應作已死想。倘若拆閱,見家有吉慶事,恐萌愛心;有不祥事,易引掛懷,不若退還為是?!比欢?,法師對普通信眾則常開方便之門。一次,弘一法師聞聽有個小販老婆婆用辛苦積蓄來做功德,便欣然參加道場,親提鐘鼓,為她求福。
1922年,(前排左起)周孟由、周群錚、陳祖經、郭志閎。
(后排左起)因弘法師、寂山和尚、弘一法師等七人合影于溫州慶禪福寺
1922年春,弘一法師欲拜慶福寺寂山和尚為依止師。和尚大驚,再三辭讓。法師深情說道:“吾以永嘉(溫州)為第二故鄉,慶福寺作為第二常住,俾可安心辦道,幸勿終棄?!眳氰等A、周孟由倆居士從旁力勸,大和尚總算同意。自次日拜師禮之后,弘一法師一直稱寂山和尚為“師父大人”。
在溫州,弘一法師整整花了4年心血,才完成《四分律比丘戒相表記》。法師曾立遺囑:“本衲身歿,無庸建塔及其它功德,祗乞募資重印此書,以廣流傳,于愿已足?!庇捎凇端姆致杀惹鸾湎啾碛洝?,別出心裁,評價極高,加上守戒極嚴,弘一法師被尊為一代高僧。
弘一法師駐足溫州寺院多處,遺址尚存的有茶山寶嚴寺、仙巖伏虎寺、郭溪景德寺、鹿城江心寺。據統計,弘一法師光從慶福寺發出的信件就有近百封。日本佛教會多次函請大師東渡弘法,均被辭謝。1931年,弘一法師在慶福寺收到日本寬永寺托內山完造居士回贈的《妙法蓮華經普門品》。令人遺憾的是,慶福寺因城市改建已不見蹤跡。
1937年,弘一法師在廈門南普陀寺作《南閩十年之夢影》的演講時,曾經深情地回憶道:“我在溫州住得很久,差不多有十年光景?!笨梢?,弘一法師對溫州一直懷著深深的眷戀。溫州的山山水水,同道故交,無疑在他心里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記。
圖片弘一大師 《四分律比丘戒相表記》
1925年 史從忠藏
翰墨奇緣 百年《清涼》
眾所周知,出家前的李叔同,多才多藝,名滿天下。他培養出一批像豐子愷、潘天壽、劉質平、吳夢非等負有盛名的畫家、音樂家。出家后的弘一法師,放棄諸藝,惟不棄書法。在溫州,他不僅完成了佛學巨著,還實現了書體轉變。
據介紹,李叔同早期書法脫胎魏碑,筆勢開張,逸宕靈動。溫州人陳祖經曾記述說自己在浙江第一師范畢業時,老師送了一副對聯給他:“‘簡車于獵,安航以游?!煮w系從張猛龍碑字苦練融化而出,瑰麗雄偉,動人魂魄?!?/p>
弘一法師在溫州潛修后,書風發生重大改變,形成了獨有的“弘一體”,樸拙圓滿,渾若天成,筆筆禪意,字字佛法。有人評價說這是絢爛至極的平淡、雄健過后的文靜、老成之后的稚樸。弘一法師曾自評言:“朽人之字所示者,平淡、恬靜、沖逸之致也?!?/p>
宏悲 弘一法師
呂砥石藏
2月27日,浙江省佛協副會長達照法師在“弘一大師溫州蹤跡尋訪座談會”上說:“弘一法師書法三個階段表現出來的三種境界,即:早期學習楷書魏碑,一絲不茍,規規矩矩,如其持戒之精嚴。中期書風大變形成弘體,點劃獨立空靈,內外通暢,其如禪定之深厚。晚年代表作‘悲欣交集’自在灑脫,超然物外,無拘無束,如其智慧之超達?!边_照法師進一步解釋說:“因為戒定慧是整個佛法的三學,所以用來對照弘體,以示其學佛修行成就都是一個真正的有道高僧!”以佛理解讀弘一法師的書法,令人耳目一新。
3月23日下午,馬孟容先生嫡孫、書法家馬亦釗接受采訪時,又特意研讀了弘一法師的大量書法作品。他認為,“‘弘一體’是弘一法師在溫州修行之后逐漸形成的。通過修行,法師身心無垢,心底光明,意境清涼。此后,從他的書法形態上看,筆劃粗圓沒棱角,字型變長字距大?!瘪R亦釗再次強調“‘弘一體’是他修行的自然結果,絕對不是刻意創造的?!钡拇_,許多人都說,一看到弘一法師的書法,心自然就靜下來了。
弘一法師與溫州墨緣深厚,留在溫州的墨寶自然不少?!扒Ч乓拋黼y得友,三人行處易尋師?!焙胍环◣?920年送給溫州名士周孟由的這副對聯,如今被刻在市區中山公園“周氏民居”門外,往來游人都可以見證弘一法師與溫州的情緣。
1928年之后,慶福寺因舊城墻拆除失去屏障而日益喧囂。寺主寂山和尚決定易位重建,弘一大師聞訊后手書《題永嘉慶福寺緣冊》為其募捐。題詞曰:“慶福之名,志乘不載,今所傳者,嘉道間事耳。逮乎清季,寂公上人駐錫是間,整頓清規増筑僧舍,勤修凈業,廣行眾善,又復建蓮池會,勸導緇素,一心念佛,求生西方,遠紹廬山之遺軌,近媲法雨之高躅,勝名流傳,遍及中國,承其勸導,臨終正念,示現瑞相,往生蓮邦者時有所聞,懿歟盛哉!上人光顯法門,闡揚佛化,功在萬世矣。余于辛酉參學永嘉,依止上人,同住十載,爾者城垣漸廢,觀瞻不尊,寺主因弘賢首與上人謀,將欲重建殿宇,易其方位,以協形相,為立緣冊,集募資財,凡諸善信當必生歡喜心,隨力而助,所獲功德,無量無邊矣?!焙胍环◣熯€手書“慶福寺”寺額、大雄寶殿之“極樂莊嚴”匾額和長聯。
1932年初夏,弘一法師由閩南龍山返慶福寺,應趙伯庼居士懇求,為其先祖母書《華嚴經普賢行愿品》一卷,以資回向。又手書江介卿先生《毗廬支那佛造像題辭》。
1932年初冬,弘一法師坐船離開溫州去廈門。離別前留給弟子因弘一副對聯:“臨別贈汝無多語,一句彌陀作大舟?!?/p>
法師曾經叫學生陳祖經請年逾九旬的溫州耆老陶文星寫了“晚晴院”匾額。晚晴取自“天意憐幽草,人間重晩晴”。弘一法師見陶老字體古拙,甚為贊嘆。
弘一法師在溫期間,獎掖后學,慷慨相贈,至今傳為美談。當年二十出頭的溫州青年方介堪拜訪弘一法師,得到大師嘉許,臨別時獲贈一支斗筆。這支凝結著弘一法師對后學晚輩希冀的斗筆,如今就擺在衍園美術館的展廳里。后來,方介堪不負弘一期望,成為篆刻大家,劉海粟聘其任教上海美專,張大千邀其北上赴任,曾任溫州博物館首任館長,晚年出任西泠印社副社長。
弘一法師 佛教書籍清單
27×18cm 林弼藏
故土福緣 百年《花香》
今年是弘一法師駐錫溫州100周年,一直致力于彰顯溫州深厚文化底蘊的衍園美術館,自然不會放棄這個契機。館長沈國林積極聯絡弘一法師生前友好后人,精心籌劃,成功籌辦了此次展覽。
2017年1月開館的衍園美術館,是一家經文化部門審核、民政部門登記的民辦非營利性美術館,創辦人沈國林是溫州知名收藏家,曾無償捐獻馬祝眉書信、周昌谷作品給馬孟容馬公愚藝術館、周昌谷藝術館,廣受好評。
沈國林館長(左)向作者(中)介紹展品。
如今,衍園美術館擁有蒲華、吳昌碩、梁啟超、齊白石、黃賓虹、馬一浮、吳湖帆、溥儒、豐子愷等大量名家書畫作品。開館以來,成功舉辦了《衍園穀旦——近現代名家書畫展》《永嘉風流——汪如淵及其弟子書畫展》和《豐子愷先生誕辰120周年師友書畫展》《紅薇長馨——張光誕辰一百四十周年書畫紀念展》等十幾場展覽,還與浙江美術館、浙大檔案館、浙大圖書館、溫州博物館等聯袂辦展,是目前溫州頗有知名度的美術館之一。
此次《李叔同師友翰墨展》展出作品50余件,其中有弘一法師書法作品、信扎、印拓、拓片、硯臺、出版物(民國原版),有蔡元培、陳師曾、經享頤、黃炎培、馬一浮、謝無量、張宗祥、姜丹書、徐悲鴻、潘天壽、豐子愷和溫州的項驤、林同莊、周孟由、劉景晨、謝磊明、陳祖經、竺摩法師、方介堪、吳鷺山等師友作品。
一件件實物、一幅幅書畫,無不寫滿歲月的滄桑,彌足珍貴。尤其是《姜母強太夫人墓志銘》初拓本,令沈國林激動不已。據悉,《姜母強太夫人墓志銘》拓片是姜丹書先生的兒子姜書凱先生捐贈給衍園美術館的。
姜丹書(我國現代美術教育創始人之一)和李叔同曾共事于浙江省立第一師范學校,志同道合。1917年,姜丹書母親患病去世,請李叔同書寫墓志銘。兩人相對欷歔良久,李叔同應允了,卻遲遲沒動筆,直到1918年出家前一天晚上,才將墓志銘寫好。
姜丹書聞訊趕到,已是人去樓空,唯見書桌上殘燭斷筆和這篇署款“大慈演音書”的墓志銘?!督笍娞蛉四怪俱憽繁皇廊朔Q為弘一法師的“紅塵絕筆”,也是他出家后的“開筆之作?!?/p>
姜丹書得此墨寶后,即請人模勒上石,準備運往江蘇溧陽老家,但因連年軍閥混戰,未能如愿??箲鸨l,杭州淪陷前夕,將其埋入土中。直到1958年夏,從南京藝術學院退休回到杭州,才把這塊碑起出。
不久前,姜丹書兒子姜書凱先生聞聽衍園美術館欲借其拓片展覽,即說:“父親姜丹書生前與李叔同先生交往甚密。溫州舉辦紀念弘一大師系列展,我十分感動,我家還有二張破損的《姜母強太夫人墓志銘》初拓片,愿意捐贈給衍園美術館,以表弘一大師友人后輩的心意?!贝稳?,即將《姜母強太夫人墓志銘》初拓本捐贈給沈國林。沈國林激動地說:“這是衍園美術館開館以來首次接受的捐贈?!?/p>
據姜書凱先生介紹,姜丹書先生曾于1918年請人初拓二十余份,陸續贈送給友人,這拓片至今已有百年歷史,文獻價值極高。
《姜母強太夫人墓志銘》拓片
弘一法師之于溫州,那是千年難得的一次相遇;
溫州之于弘一法師,那是修成正果的一個福地。
總之,弘一法師與溫州,以及溫州人的故事,實在是太多了,難以一筆道盡。此刻,當我想起百年前的弘一法師,眼前不禁浮現出這樣的畫面——
汽笛鳴響了,一艘大輪船上的煙囪冒出濃濃黑煙,緩緩駛離熙熙攘攘的上海碼頭,一位送別的故人佇立在空曠的碼頭,陷入沉思,想起甲板上那個中年和尚的前半生——一個富家子弟,藝術奇才,毅然決然,落發出家。波濤洶涌的大海上,站在甲板上的弘一法師則氣定神閑,猶如佇立智慧之舟,了無牽掛,目視南方……
“嗚嗚……”大輪船由遠而近,漸漸靠近窄小的碼頭。岸邊翹首盼望的溫州人,喜出望外,不住地揮手。一位緇衣芒鞋的瘦削僧人,笑盈盈地邁步走下船梯,踏上了永嘉大師曾經生活的故土,從此開啟了與“第二故鄉”溫州的不解情緣……
弘一行書“清涼”、豐子愷繪弘一遺像圖33x27.6cm 62.7x27.6cm 1930年 1943年 溫州博物館藏
說人解史|他為何花20多年跑遍全國淘回來普通人的老照片?
說人解史|“唐宮夜宴”里有哪些茶飲?故事要從一個千年前的神秘地宮說起
草地周刊|大齡自閉癥患者父母:我們走后,孩子怎么辦?
草地周刊| 70年前,新中國文學出版事業從這里開始
草地周刊|這對美國夫妻,為何選擇來紅色中國養牛?
神州風物|唱遍全網的可可托海,究竟有哪些傳奇故事?
神州風物|與朱熹同行:打開武夷山的另一種方式
百家譚|梁衡:這篇只有666字的課文,讓孩子們懂得糧食來之不易
訪談|何建明:“希望讀者看到這個書名,停下來念一念”
監制:姜錦銘 | 責編:趙岑 | 校對:饒小陽